◎ 上海证券报记者 何葵 严晓飞
历经五年风雨,中国金融业以稳健和振奋为底色,交出了“十四五”的辉煌答卷。
截至今年6月底,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约470万亿元,位居全球第一;股票、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;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前列;全球第一大信贷市场、第二大保险市场更加稳定……“十四五”成为中国金融业硕果累累的五年。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不断凝聚,坚实的步伐是铸就金融强国的基础。
不平凡的五年的回报,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深化,产生了金融管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——金融机构更加丰富,服务生物更加优良,人民群众的经济保障越来越有力,人民群众的掌控力越来越强。
服务更广更深,开放性更强
有金融需求的地方,金融服务就触手可及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。东至抚远,南至三沙,西至喀什,北至漠河,金融机构网点遍布全国。
“‘十四五’以来,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,综合实力不断增强。”国家政务司司长、金融管理司司长李云泽表示,银行业的总持股比例为目前保险业规模已超过500万亿元,近五年年均增长9%。保险财产信托、理财、机构管理财产规模近100万亿元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一倍。
——五年来,我国多层次、广泛覆盖、多元化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。
银行业金融机构4000多家,保险金融机构230多家,证券公司约150家,公募基金管理机构160多家;全球银行1000强中,中资银行143家上榜,我国覆盖前10名中的6家……
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,是中国金融业整体实力的显着提升。大型机构作为主力军、压舱石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。小a中等规模机构在交付地方、开发地产方面取得了有效成效。
财经公众号
24小时播放最新新闻及财经视频。更多粉丝福利,我-扫描二维码关注(新浪财经)